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 制图 李金英
2025年,是白酒行业重要拐点之年。如今半年已过去,各白酒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发布,上半年行业呈现怎样特点?有哪些现象值得关注 ?
即日起,封面新闻推出白酒半年报观察系列稿件,敬请关注。
本期报道关键词:名酒价格攻与守。

名酒价格保卫战,飞天茅台降至2000元以下
今年以来,大家最关注的是,名酒价格能不能守得住?在深度调整期,名酒价格会断崖式下跌吗?
封面新闻梳理了近几年主要几款高端名酒价格变化后发现,从2022年初到2024年初,飞天茅台的价格都比较平稳,其中散瓶保持在2700元 以上。从2024年开始,飞天茅台价格逐步往下,也经历了些起起伏伏,到如今,飞天茅台散瓶价格已降至2000元以下。
五粮液第八代52度,价格变化不大,从去年到现在,实际终端零售成交价下跌了100多元。
泸州老窖国窖1573的52度与五粮液差不多,目前零售端成交价都在860元左右。
整体上看,从2024年以来,飞天茅台终端成交价下跌幅度在30%以上。五粮液和国窖1573终端成交价下跌幅度在10—15%之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价格信息,主要参考的是酒行业自媒体公众号《酒价参考》的信息,并结合了部分终端调查数据。其公布的价格 为市场一批价信息,与实际零焦端成交价有一定差异。
以本月上旬采集的价格信息来看,其中飞天茅台散瓶,终端成交价要较其高80至100元,五粮液成交价,比其公布的一批价要低70元左右 ,国 窖1573的成交价,又比其公布的一批价高20元左右。
以下是封面新闻选取的过去几年几个时间点一批价格,可以作对比参考。


增长节奏变慢,白酒巨头营收利润出现拐点
其实从名酒价格变化来看,本轮调整与以往深度调整相比,并没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而是稳着慢慢往下走,尤其是五粮液、国窖1573 ,价格跌幅并不大。
这可能与各大名酒在年初所发出的“反内卷”倡议有关。大家共同努力,理性竞争,防止拉踩,维持了一 个价格的大致稳定。
这对行业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防止硬着陆,免受大冲击。
但是,当行业调整叠加宏观经济调整,在需求出现一定萎缩时,价格与销量的矛盾会凸显出来,价格不降,销量可能就会大降。
既挺价格,又要销售增长,这是很矛盾的,其中如何平衡,很考验企业管理团队操盘水平。
在这一轮调整中,飞天茅台价格降得多一点,销量可能就相对多一点,而且降的是终端,出厂价没变,数据看起来可能还好看一点。
五粮液、国窖1573使劲挺,销量可能就牺牲多一些,数据上就可能不那么美观。
当然,一款产品销得好不好,也不能只是看价格怎样,还要看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在市场端的主动性、掌控力、营销水平等。
对比白酒行业TOP5近三年的营收利润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贵州茅台数据近几年比较稳定,在2024年数据增幅略有回落,其他几家则出现 了较明显变化,尤其是洋河股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提前进入拐点。



理性看待价格起落,维持良好产业生态
其实,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就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到2024年,白酒行业的产量已从高点的1358万千升,下降至414.5万千升 ,现产量已不足高点30%。
但是整体销售额却增长了近两千亿(从6126亿元增长到7963.84亿元),利润增长了三倍(从797.15亿元增长至2508.65亿元)。
这些增长的部分,是产品价格的上涨,是高端产品的扩容。
然而,市场不可能一直向上增长,总会达到一个天花板。
当经济出现回落调整,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场景出现迭代,为什么名酒的价格就不能回调?
所以,我们必须要理性看名酒价格的起落,酒企的营收和利润为什么非要一直增长?适度地挤挤泡沫,或许更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成都一家烟酒店老板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烟酒店已面临极大生存压力,尤其是“禁酒令”出来后的六七月,他身边已有几个同行出现 亏损。
在行业调整期,更考验一个企业的治理能力。选择舍弃很难,主动放慢需要勇气。
这个时候,也许我们真应先抛开营收和利润的数据线,主动放慢节奏,更多地低下头,弯下腰,多关心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多关心产业链 末端种粮农户或其他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没有改变?
毕竟,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