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40年代工厂(二台立窑)全景。通讯员 杨华 供图
1939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西南成抗战后方,企业内迁催生大量水泥需求,但当时水泥全靠进口,云南因交通不便陷入“水泥荒”。
危急时刻,华中水泥厂厂长、留德专家王涛与云南富滇新银行行长缪云台联手,联合富滇新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新华银行四家金融机构及华中水泥厂,成立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路受阻,订购设备遭日军截留,股东两次增资至300万元以渡难关。王涛与裘燮蕃、胡庆泉等工程师仅用3个月,完成中国首座自主设计的半机械化立窑水泥厂蓝图,选址昆阳海口磨盘山。
1940年12月,首台自主设计的φ2.5×10米立窑点火,终结“洋灰”依赖史,产出的水泥支撑着滇缅公路、机场、城市等建设,后为保障驼峰航线建设的物料供应,开通第二条生产线。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成为云南唯一水泥厂,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立窑技术,推动全国建成2000余台立窑,培养大批人才。2015年,为响应滇池治理主动停产。如今,老立窑入选省级文保单位、国家工业遗产,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坚韧与生态转型。(云南日报 记者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