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戈壁“金铃”响

时间:2025-07-16 15:19:00

7月11日,记者来到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朝阳下的戈壁滩披上了一层金黄色外衣。坡地沟壑之间,饱满的吊干杏像小铃铛似的,沉甸甸地挂满了树枝,把枝条压弯了腰。村民们在成片的杏林间有序穿行、熟练采收,杏林与劳作者交织出一幅山乡特有的丰收图景。

△工人们正在采摘吊干杏

这片杏林并非一朝一夕成就的。在曾经干旱贫瘠的山沟,南坝乡以改革思维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决定“点绿成金”,将昔日的荒山秃岭,蜕变为“花果山”与“幸福滩”,让群众在山水间蹚出致富新路。何家湾村适合经济林木生长,村上一个老果园中生长着一批近300年的核桃树和其他经济林木。当时永昌县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爱民开动脑筋,打算利用何家湾村荒滩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祁连山下播绿致富。

2018年秋天以来,陈爱民陆续投资4000余万元,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他从陕西杨凌和甘肃静宁、敦煌等地购进苹果树、蟠桃树、核桃树、西梅树、杏树等近70万株优质经济林幼苗,计划用3年时间,在何家湾村的荒滩上,建造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包括100公顷的桃园、约33.33公顷的苹果园、约33.33公顷的核桃园、约13.33公顷的杏园,还种有西梅、荔枝等果树。在这100多公顷的果园里,全村的村民们都可以干自己能干的工作,不出村子就能挣一份工资收入。

△吊干杏基地鸟瞰图

五年摸索下来,陈爱民手里这片吊干杏基地有73.33公顷,足足10.4万棵树。今年能摘果的就超过1.1万棵。他边在林子间查看,边给记者算账:“估摸着能收10万斤,我早就跟网上西安的客商搭好线了,杏子主要卖去广州、上海、深圳还有西安这些城市。大家这几年流汗总算没白费,老百姓看见了盼头,何家湾村村民也能跟着挣点钱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有了丰收的希望。望着眼前挂满枝头的金黄色“铃铛”,陈爱民不禁感慨:“多少年终于看到东面的太阳升起来了。”

△陈爱民展示新鲜采摘的吊干杏

杏林子里几位操着外地口音的人特别显眼,正手把手教村民摘杏子。“记住啊,摘杏儿得用手指头‘拧’,别生拉硬拽!一拽,杏儿里面的肉就伤了。”说话的客商叫赵耀峰,专门从陕西赶过来的。

“我们这是第二趟来金昌收杏子了,已经有四五天了,今天正好是采摘的时候。这儿白天晚上温差大,日照得时间长,种出来的吊干杏成色透亮、糖分足、果肉硬实,好存放,运到外地也不怕坏。在西安市场上抢手得很。今天下午6点前摘下的杏子就得装车发货,赶明儿一早,西安人就能吃上这新鲜的金昌杏了。”赵耀峰爽朗说道。

糖度、水分是检验产品优良的重要因素。赵耀峰摘下一颗杏子掰开,手指挤压间,有一滴汁液从果肉间滴落,他解释说:“你看,像这样汁液能滴落三滴,说明水分足,是品质非常好的杏子。”

挂满了金黄色“铃铛”的杏树在阳光里,像是永昌山乡依靠特色产业与坚韧不拔,努力叩开新时代乡村幸福门扉的坚实足印。

记者:运主伦 李峰 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