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12日讯(记者 杨鸿沣 沈威)AI赋能红色记忆,融媒传承抗战精神。7月3日—4日,海峡导报融媒·滨东小学七色花教联体开展海峡少年思政小记者夏令营暨“跟着电影去研学”活动。
作为该教联体成立后的首次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核心,通过阅读《李林传》、观看《华侨女英雄李林》影片、实地走访李林园、聆听抗战讲座等形式,让小记者们触摸巾帼英雄精神脉络。活动中,AI技术“复活”历史带来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将感悟化作文字,为此次思政教育画上圆满句号。
滨东小学小记者团负责人吴玉琼老师表示,海峡少年·思政小记者们在夏令营活动后投入创作,以亲身体验为笔,以真挚情感为墨,用年龄对比、生活细节连接历史与当下,让英雄精神扎根现实土壤。AI数字人、时空信箱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科技让历史“活”起来的奇妙,影院里的泪光、雕像前的敬礼,把英雄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的思考,让习作鲜活起来,相信抗战精神这一红色基因必将在海峡少年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传承下去!
海峡少年·思政小记者优秀习作选登
从李林姐姐的19岁看我的11岁
厦门市滨东小学三年(4)班 乐音
指导老师:黄亭娜 吴玉琼
我快11岁了,还是常咬着笔头在课本上画小人的年纪。当知道李林姐姐19岁已在雁北寒风中持枪立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时,才惊觉同样“1”开头的年纪,她的人生已是热血抗战史诗,我的生活却像草莓味棉花糖,温馨甜蜜。
19岁的李林姐姐英勇无比,骑马带领骑兵营冲进枪林弹雨,打得日本侵略者狼狈逃窜。为掩护战友转移,24岁的她因寡不敌众,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贺龙将军红着眼眶夸她是女英雄。她口袋里那封未写完的信,至今仍在纪念馆诉说着往昔。
前几天参加海峡导报融媒·滨东小学七色花教联体的“跟着电影去研学”夏令营,大屏幕上李林姐姐骑马的老照片让小伙伴们齐声惊叹。看到她在学生运动中被警棍打破头仍高举红旗喊口号,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磕到桌角的小伤口,顿感羞愧。
通过参观李林园,我知道她在集美学校就读时,就加入了“抗日救国会义勇队”,一心抗击侵略者。而我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的却是游戏和卡通周边,不禁脸红。
夏令营“写一封信,与李林时空对话”活动令我印象深刻。投入时光信箱的信,收到了AI复原的数字人“李林”跨越时空的回信,仿佛她就在身边。感叹现代科技让红色精神传播得更远!
如今,上课想玩橡皮擦、写作业想偷懒时,一想到李林姐姐坚定的眼神,我就立刻打起精神。我懂得,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传承英雄精神是我们的使命。我要把李林姐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带着她的勇气,在教室这个属于我们的“战场”,书写新一代人的精彩未来!
时空信箱里的秘密
厦门市滨东小学 四年(4)班 叶艺凡
指导老师:王珊珊 吴玉琼
亲爱的李林姐姐:
夏令营的阳光火辣滚烫,我在小伙伴们的阅读分享中聆听您的成长故事,在主题电影中观看您的英姿飒爽,在纪念展馆里感受您的战斗精神。
营地角落那火红的“时空信箱”宛如神秘的时光宝盒,圆滚滚的“肚子”上四个字闪着光。老师说把信塞进去,就能穿过八十年光阴送到您手上。
图书馆会场里,洁白信纸铺展眼前,我端坐着咬着笔头,满脑子都是您骑马作战的飒爽英姿——灰布军装衣角被风吹得像小旗子,手里的枪举得高高的,眼睛亮得像夜里的星星。影片中您目光坚定冲向敌人的英勇身姿,看得人热血沸腾。
“李林姐姐,面对枪林弹雨您怕过吗?若我身处您的位置,能否有这般勇气?”我喃喃自语,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身旁小伙伴在实践卡上勾勒您骑马的英姿,栩栩如生。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能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但我知道,这一切是您和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定会好好珍惜!”信的最后,我画了只翅膀写着“谢谢”的和平鸽,期待它朝着您骑马奔驰的方向飞翔。
读《李林传》有感
厦门市滨东小学 五年(3)班 蓝诗淇
指导老师:谢伟敏 吴玉琼
窗台上的绿萝影子,悄悄爬上《李林传》咖黄色的封面。夏令营前,这不过是课本里的名字;如今合上书,她成了我心中永不褪色的身影。
开营第一天的电影院里,光束突然把她送到眼前。银幕上的李林姐姐扎着麻花辫,笑起来眼角有浅浅梨涡,仿若隔壁爱学习的女生。国难当头,她放弃文学梦投笔从戎。营地里,她迎难而上,驯服从鬼子手中缴获的烈马,不放弃、不服输的样子令人震撼。当镜头切换到她举着红旗冲破警戒线时,那双眼亮得惊人,警棍落在她肩上的闷响,让我手里的笔“啪嗒”掉在地上。最让人揪心的是她最后靠在崖边的镜头——眼神坚定,义无反顾将枪口朝向自己的下颚。24岁啊,她的青春在枪林弹雨中定格。
第二天,在李林园,AI屏幕亮起的瞬间我差点喊出声。她穿着灰布军装站在那儿,风吹动袖口,就像从历史里走出来:“现在的你们真幸运,不用再经历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看到你们好好学习的模样,我可真欣慰!”我们并排站在她英姿飒爽的雕像前,齐齐致以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在书信里向她述说思念与感恩时,我看见她眼角的梨涡又出来了,和电影里一模一样。可当屏幕暗下去,那片光影消失的地方,像缺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月光漫过书桌时,我翻开实践采访记录卡写下心得。再翻《李林传》,发现扉页不知何时多了片在李林园捡的银杏叶——叶脉像极了她当年走过的路。
合上书,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24岁”那行字上。我轻轻摸着纸页,在心里告诉她:你没走完的路,我们正一步一步好好地走。
红色记忆遇上“黑科技”
厦门市滨东小学七星校区四年(3)班 李宇哲
指导老师:吴玉琼 张丽婷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AI 赋能红色记忆,融媒传承抗战精神”海峡少年·思政小记者夏令营,这是一场超棒的体验!
夏令营活动丰富极了:看民族英雄电影时,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震撼;走进李林烈士纪念园,了解到英雄背后更多的故事;听抗战主题讲座,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时刻提醒我们要奋发图强。但最难忘的,是和“AI 李林”的跨时空对话!
讲座后老师拿出平板,屏幕上出现了栩栩如生的“李林阿姨”!我们一下子激动起来,心怦怦直跳,像被点燃的小火箭涌到台前,排好队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生怕错过每一秒。大家争着提问:“被日军包围时您在想什么?”“何时立下保卫祖国的志向?”
神奇的是“AI 李林”像真的在和我们对话!她用柔和的声音讲述那段艰难岁月:“那一刻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突围希望渺茫。但心里想的不是害怕或后悔,眼前闪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流离失所的乡亲们、千千万万需要保护的同胞!一个念头像火一样在胸膛燃烧:就算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让敌人知道中华儿女的血性打不倒!”
我们听得入迷,眼前仿佛出现八路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的画面。历史书上“死气沉沉”的文字,在“黑科技”魔法下变成活灵活现的数字人,像动画片一样生动有趣。
这次夏令营既是抗战精神的传承之旅,也是现代“黑科技”的奇妙展示。让我们懂得要致敬用生命换来和平的烈士,也要致敬用科技让历史“活”起来的科学家们!正是他们的奋斗,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