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海5号楼”启用,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街区地标。
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蔡敏玲)8月27日,“前海5号楼”在深港各界共同见证下正式启用,并携手香港向全球人才发放“72小时体验券”,提供500张全球机票、200间滨海房、1000个高薪岗位,邀请全球人才赴深港参访、体验、考察。
“前海是一片国际化、创业氛围热火朝天的沃土。我们的项目正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准备服务更多人群,这样的环境和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科研支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科大先进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疫苗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闫小君说。
面向全球人才发放“72小时体验券”
作为深圳市委组织部与前海管理局联合打造的国际人才创新街区地标,“前海5号楼”以“国际化、枢纽型、全天候、未来感”为特点,以人才链为牵引,串起创新链、激活产业链、融通资金链,助力深圳打造最佳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该楼设置了“探索之门”“无界空间”“城市看台”等八大功能区域,以“5号楼,周五见”为品牌IP,常态化举办“星咖派”“星火工坊”“星空讲堂”“星跃发布”“星途体验”等活动,旨在打破学科、行业、时空、地域壁垒,构建全时空、无界、自由的创新生态。
活动现场,各方代表发起成立“SIES联盟”,该联盟通过链接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投资家,以“引一名人才、链一个团队、落一个项目、促一个产业”为目标,构建“四链融合”创新生态。前海还联合香港向全球人才发出“72小时体验券”。
“这个措施很有吸引力,对我们在香港的国际人才很方便。”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表示,该校正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国际高端人才聚集,深度参与前海及大湾区建设。近年来,学校已与剑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世界名校签订合作协议,吸引众多研究人员开展合作。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认为,香港将发挥国际人才的“桥梁作用”。今年6月,香港与前海签署了人才合作备忘录,“72小时体验券”正是该备忘录的首批落地项目之一。“通过这一计划,全球人才可借助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先抵达香港,继而进入内地进行体验和职业探索。”
重要平台和项目落地打通“四链”
当日,国际人才创新研究实验室(海外人才数据库)、数据合规服务中心、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京东科技生态智算中心等五大创新平台同步发布。深港合作基金、行云集团总部、芬兰通力电梯南方总部、新加坡会芯半导体前海总部、动界智控深圳机器人关键硬件模组前海宝安研发制造中心等五大重点项目集中落地。
“我们以香港为起点,在深圳生根发芽,成长过程正是‘四链融合’的生动实践。”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江哗表示,迁入前海以来,公司已陆续发布多款新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数量显著增加,从一个小实验室快速发展为具备完整展厅、研发基地及外协工厂的成熟公司。
“前海不仅离机场近、毗邻供应链与合作厂家,场地也更宽敞,日常运营无需过关,极大提升了效率。”段江哗表示,在前海,戴盟积极融入本地机器人产业链,与兆威机电、立讯精密等企业展开密切合作。与此同时,香港公司仍作为研发中心与海外销售联络枢纽,承担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对接全球市场的职能。此外,前海在住房、税收减免及人才补贴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公司“拿下”约1500平方米的办公与研发场地,员工数量扩展至近10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六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