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晨
一个劳务品牌带动一方就业。
青海以特色劳务品牌赋能就业增收与产业升级,聚焦地域资源禀赋、技能传承创新、新兴业态培育等维度,打造出49个特色鲜明的“青字号”劳务品牌矩阵。其中“互助家政”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门源富硒蕨麻”实现种植销售全链条发展,“雪山向导”催生户外经济新业态,通过深挖品牌文化内涵、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延伸产业链价值,推动劳务输出从自发分散向规范有序、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探索出具有高原特色的劳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雪山向导:从牧民到专业登山领路人
岗什卡雪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高海拔雪峰之一。这里既是旅游爱好者登山探险的理想场所,也是普通游客比较容易抵达、体验冰雪旅游的好去处。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雪山向导”成为当地就业新风口。
现下,青海进入旅游旺季,作为“雪山向导”的马文威几乎每天都要登一趟岗什卡雪峰三峰。“登山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登山者的状况,不仅给他们提供技术辅助和安全指导,还要适时鼓励,增强登山者的信心。”
马文威是在雪山下长大的孩子,当门源县开始打造祁连山岗什卡雪峰景区时,他便敏锐察觉到商机。
“刚开始的时候县里组织我们给游客拉马,帮他们把行李送到大本营,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马文威回忆说:“后来知道,当雪山向导可以挣得更多。我就在县人社局的组织下参加了培训,去年5月考上了雪山向导资格证,现在旺季一个月收入能有两三万元。”
马文威不但自己考取了雪山向导资格证,还成立了户外登山俱乐部,招呼小伙伴一起考取雪山向导资格证,通过当向导增加收入。“现在我们有40名向导,除了登山向导,还有徒步向导,都是村子里的00后。”马文威说。
岗什卡雪峰景区的发展,让当地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雪山向导”作为青海着力培育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已带动周边400余名农牧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互助家政:从围着锅台到走出一片新天地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处培训基地,互助互相家政集团有限公司护理部主管李卓满措笑意盈盈地将一张张合格证发放到学员手中,邀请她们进入家政行业“新天地”。
今年40岁的李卓满措出生在互助县,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零工,直到2020年被老乡带去北京当护工,才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她说:“缺技能没有底气,打零工收入有限,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增加更多收入。”
如今,已是青海首位家政行业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李卓满措积极带领团队创新护理模式,为新学员培训,以自身为例鼓励家乡“围着锅台转”的女性“走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为帮助更多像李卓满措一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致富,互助县着力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推动数字要素更好赋能扩大就业工作,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目前,互助县19个乡镇(街道)与家政企业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家政服务用工市场。同时,主动对接省内各大超市、医院、高校等市场业务,互助家政集团打造的“阿柴家”护工品牌在省城小桥医院、省中医院、省人民医院成为患者及家属首选的“香饽饽”。
在全省家政行业中,70%以上的家政服务员来自互助县的务工人员,90%的客户都愿意找互助人经营的家政公司或互助员工为其服务。“互助家政”作为青海的重点劳务品牌,已从过去单纯的劳务输出,成为集聚优质资源,带动返乡创业,引领产业升级,辐射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实现了小品牌大作为。
富硒蕨麻:从小特产驱动大就业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蕨麻经济正在向精细化、规模化发展,“产+购+销+N”全产业链新模式已基本形成,全链条带动群众就业的探索已日趋成熟。门源回族自治县蕨麻经销商张成仁就是当地打造培育“门源富硒蕨麻”劳务品牌的直接受益者。
“自从人社部门开始打造‘门源蕨麻’这一金名片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蕨麻这一产业中来,大家一起受益,一块致富。”据张成仁介绍,仅蕨麻这一项一年就有十万元的收入。
为进一步推广“门源富硒蕨麻”这一劳务品牌,门源县人社部门打造了本地特产特色街,当地居民和游客都可以在特色街的商铺进行买卖交易。据统计,门源县蕨麻销售摊位和个体工商户达70多个,约150人从事蕨麻销售。
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青海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建立劳务品牌发展项目库,还培育打造了“海北黄菇”“冬虫夏草采销师”“湟中建筑工”等特色产业劳务品牌,这种“小特产驱动大就业”模式,既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更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劳务品牌建设方兴未艾,青海积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力量,大力挖掘传统工艺、聚焦新兴产业,积极鼓励能人创业,紧扣市场需求开展劳务输出,分领域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持续做大“青海拉面”“青绣”“柴达木枸杞采摘”等重点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以优化服务培训进一步夯实劳务品牌发展基础,推出更多政策和服务举措,分类提供就业公共服务,促进品牌建设标准化。同时,推动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携手,以协作拓展品牌领域,以品牌提升协作水平,有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进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